欢迎您访问足球篮球高清直播门户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2014华中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发布时间:2023-12-19 11:20:31 作者: 产品中心

  

  印度上古时期的宗教历史文献。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之后的历史的史料主要保存在《吠陀》以及解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书中。“吠陀”原意为知识、学问,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圣书,是婆罗门祭司们祭神用的颂诗、经文和咒语的汇编,也是古代印度人的思想、伦理、道德和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吠陀》共四部,即《梨倶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卓越的长篇叙事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故名。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它取材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伊利亚特》由约1.5万行诗句组成,包括24篇,描写希腊人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人战争第十年的故事。《奥德赛》由约1.2万行诗句组成,包括24篇,描写伊大卡国王、远征特洛伊的将领奥德修斯在回国的路上历经艰险,在海上十年漂泊的奇遇。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不仅是古代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的作品,而且对研究古希腊早期历史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它保存了一些对于迈锡尼文明的模糊回忆,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社会情况。

  新巴比伦王国时期,耶路撒冷犹太居民被掠至巴比伦尼亚的事件。公元前587年,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第二次进军巴勒斯坦,次年攻陷耶路撒冷,该城大部分居民被掠至巴比伦尼亚。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的犹太人得以重返耶路撒冷。巴比伦之囚对犹太民族凝聚力的孕育及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1651年英国为了同荷兰争夺海上贸易优势而颁布的航海贸易立法。条例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是从亚洲、非洲、美洲运送到英国、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国有关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英国各港口的渔业进出口以及英国国境沿海的商业,应完全由英国船只运送。航海条例引发了英荷战争。1654年4月,荷兰在战败的情况下与英国订立《威斯敏斯特条约》,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英国的海上贸易优势地位得以确立。

  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总统罗·卡德纳斯在其任内(1934—1940)实施的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是20世纪初墨西哥革命后的护宪运动发展到顶点的标志。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打击军事寡头势力,改组国民革命党,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党的社会基础,确立了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②大力推行土地改革,破除封建大地产制,实行合作农场制,推动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③国有化政策:从民族主义的立场出发,国会通过没收法案,授权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将外国公司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卡德纳斯改革对中央集权的强化、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加强,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实现工业化和民族经济的独立发展,为其以后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美国控制日本的体制。1951年9月4日,美国召集52个国家在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1951年9月8日和会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和会上,苏联等国质疑和约草案,但在美国的主导下,最终有49个国家在和约上签字。根据《旧金山和约》,1952年,美国结束了对日公开占领,日本取得了形式上的独立。但在《旧金山和约》随后签订的《日美安保条约》和《日美行政协定》,又使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仍继续受美国控制。这种半占领、半独立的日本体制称为“旧金山体制”。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推行的一项对外政策。1955年有外交部长哈尔斯坦建议制定,故名。主要内容:联邦德国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不同与民主德国建交的任何国家(苏联除外)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其实质是否定民主德国的合法性。基辛格政府对其有所调整,1967年联邦德国与罗马尼亚建立外交关系,标志哈尔斯坦主义即将结束。勃兰特政府执政时期被新东方政策代替。

  (一)阿拉伯学者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文化,为世界文化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在科学方面,特别在自然科学方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的著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文化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史上居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二)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的所谓“黑暗”时代。那时的西欧,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古典著作鲜为人知。然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从此,欧洲重新发现了希腊学术著作,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一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并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进程。

  (一)原因。(1)由于城市的兴起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西欧封建主对商品和货币的需求慢慢的升高,仅靠固定的封建地租的收入已经不能够满足日渐增长的奢侈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世袭领地制的确立,为避免领地的分割,西欧大多实行长子继承制,幼子不能继承领地,成为无地的骑士贵族,加上西欧人口的增长、封建战争和灾荒等原因,造成西欧社会危机。(2)罗马教廷和西欧教会的怂恿。他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又向往扩大西方教会的势力,企图把东方正教教会置于罗马的控制之下,同时梦想从教徒手中夺回失去的地盘。西欧商人,尤其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意大利城市的商人,企图从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手中夺取地中海东部地区的贸易港口和市场,垄断地中海贸易,因而积极支持十字军向东扩张。(3)11世纪,近东各国政治形势的变化,为十字军东征造成了客观条件。1071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基督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1091年,一支突厥人准备进攻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国危在旦夕。走投无路的皇帝阿历克塞一世(1081-1118年)不得不向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求援。拜占庭帝国的困境,终于成为西欧封建主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1088-1099年)在法国的克勒芒宗教大会上号召组织十字军。

  (二)影响。(1)对东方人民来说,十字军东征无疑是一场浩劫,它破坏了生产力,摧残了文化,洗劫了许多城市和乡村,断送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严重地阻碍了近东各国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使欧洲的广大劳动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牺牲,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非命。(2)十字军东征,打破了拜占庭和阿拉伯商人在东方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西欧商人特别是意大利北部和西部地中海的一些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马赛、巴塞罗那等),取得了地中海的商业霸权。(3)十字军东征,对西欧 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一部分封建主在东征战争中由于死亡或失败而消耗了力量,而城市却在贸易增长的刺激下得到较快的发展,提高了城市市民的地位,因此导致等级议会君主制的产生。在城市市民的支持下,王权日益加强起来,进而为西欧各国消除封建割据,实现政治统一创造了条件。(4)十字军东征的失败,大幅度的降低了教会威信,教皇权力走向衰落。十字军东征以后,作为欧洲文化中心的拜占庭已失去昔日的繁荣,而西欧人却从拜占庭人和阿拉伯那里获得许多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

  (1)《四国条约》签订后,英日同盟协定被终止。美国借此埋葬了英日同盟,解除了英日联合与美对抗的威胁,消除了其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碍。

  (2)《五国海军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比例为5:5:3:1.75:1.75;主力舰排水量不允许超出3.5万吨洛国航空母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意各6万吨;美、英、日三国在太平洋地区不得建立新的海军基地。这一条约的签订结束了英国的海上优势,使美国海军实力达到了与英国并驾齐驱的地位,并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结束了日本的独霸地位。

  (3)《九国公约》声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在中国之“门户开放”和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 的原则。公约的签订使美国的“门户开发”政策具有了法律上的约束力,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为美国进一步 对华扩张和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提供了条件。

  总之,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情况下,重建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的新的国际秩序。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对它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扩张起到了有利的作用。

  ①背景相同:都是在社会经济危难、社会政治动荡、阶级斗争异常尖锐的情况下。

  ②历史原因相同。两国长期以来是君主专制的国家,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统;一战后,两国的海外市场都受到制约,德国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日本在东亚的市场亦受到压制。

  ③利用时机相同。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为两国法西斯势力扩张提供了条件。两国法西斯都利用经济、政治危机,乘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

  ④法西斯专政的本质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极端反动的公开恐怖独裁,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使世界大战的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把世界引向战争。

  ⑥支持力量:都得到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通过欺骗也得到了不明真相的民众的支持。

  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的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使势力大增。然后通过合法的形式,竞选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

  日本是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以及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自上而下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②德国法西斯上台后对国家政治体制做了彻底改变,逐步废除了议会民主制,建立起法西斯统治;日本却没有突破近代天皇制的框架。

  英国封建专制君主制,始于都铎王朝(1485—1603年)的统治。为彻底消除内战隐患,1486年,亨利七世与约克家族爱德华四世的女儿伊丽莎白结婚,从而解决了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的长期对立和纷争。1487年和、1504年,先后颁布法令,解散大贵族的家臣私兵,平毁贵族堡垒,特设星室法庭,可不受一般法律程序的束缚,专门惩治叛乱贵族。在政府用人政策上,亨利七世进一步抑制大贵族势力,加强国王内廷权力,由国王直接控制,同时重用被称为乡绅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分子。亨利七世在地方各郡任命新贵族担任地方治安法官,掌管地方行政和治安工作。

  亨利八世统治初期,在大臣托马斯•沃尔塞的大力扶持下,强化国王个人权力。后又在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的辅佐下,实行宗教改革和行政改革。1534年,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确立国王在英国宗教事务中的至尊领袖地位,从此,英国教会成为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同时又进行政改革,亨利八世首先将原先的国王秘书提高.为首席国务大臣,首席国务大臣上承王命,下辖专门官署,实为政府机构的首脑。担任首席国务大臣的人都出身低微,忠子国王,是国王的重要辅佐;其次是正式设立枢密院,成员多为新贵族。枢密院为政府的行政中枢,主持星室法庭,掌握最高司法权,负责任命和监督地方治安法官。伊丽莎白即位后,重申国王的至尊地位,巩固枢密院作为政府行政中枢的权力,有效实行专制统治。至此,都绎王朝的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国会对都铎王朝专制统治的逐步强化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这一段时期大贵族在国会中的势力日益减弱,大量的新贵族进入国会,给专制王权以巨大支持。都铎王朝的专制统治具有 双重作用:一方面,都铎王朝历代周王大都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扶持工商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统治王朝,都铎王朝必然要维护封建剥削阶级的整体利益和贵族阶层的特权地位。

  2、二十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主要国家经济危机的成因,特征,出现的理论和相应的实践

  (1)最终的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无法调和,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无法调和;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和销售的尖锐矛盾;生产力的快速的提升,使得工业产量大为增加,然而劳动人民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

  (4)现实原因:另外欧洲各国对美国资本的依赖性强,使得美国一旦爆发危机将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另外:农业危机、信贷危机、工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是这次危机比以往危机更严重的原因及表现。

  (3)还有:这次经济危机后很久内,资本主义各国都没办法恢复,直到30年代末才有缓解。

  (1)美国罗斯福新政。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始做改革。主要内容: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生产,调整工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英国。1929年底,经济危机波及英国。英国拋弃了自由贸易,转而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制定“进口税法”;废除英镑金本位,组建英镑集团。英国为应对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虽在推动国内经济复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实际效果却相当有限,经济恢复的速度也相当缓慢。(3)法国。法国应对危机的措施有调整劳资关系、改组法兰西银行、实行部分军事工业国有化、控制农产品销售、举办公共工程及制定新的税收和会计制度等,但效果并不显著。(4)德国。面对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建立“战争经济体制”的应对措施。纳粹政权刚刚成立就宣布犹太商业资本是暴发资本,并予以打击;而所谓雅利安人的工商业资本则是创造性资本,加以保护。此外,纳粹政府还全面加强经济干预。(5)日本。1930年春,日本遭受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日本政府犬养内阁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重新禁止黄金输出,废除金本位制度,改行管理通货制;大幅度扩大政府开支,包括扩大军费开支;增发公债,实行低利率,避免增税;借助通货膨胀降低日元汇率,并提高进口关税等。

  印度上古时期的宗教历史文献。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之后的历史的史料主要保存在《吠陀》以及解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书中。“吠陀”原意为知识、学问,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圣书,是婆罗门祭司们祭神用的颂诗、经文和咒语的汇编,也是古代印度人的思想、伦理、道德和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吠陀》共四部,即《梨倶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卓越的长篇叙事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故名。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它取材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伊利亚特》由约1.5万行诗句组成,包括24篇,描写希腊人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人战争第十年的故事。《奥德赛》由约1.2万行诗句组成,包括24篇,描写伊大卡国王、远征特洛伊的将领奥德修斯在回国的路上历经艰险,在海上十年漂泊的奇遇。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不仅是古代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的作品,而且对研究古希腊早期历史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它保存了一些对于迈锡尼文明的模糊回忆,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社会情况。

  新巴比伦王国时期,耶路撒冷犹太居民被掠至巴比伦尼亚的事件。公元前587年,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第二次进军巴勒斯坦,次年攻陷耶路撒冷,该城大部分居民被掠至巴比伦尼亚。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的犹太人得以重返耶路撒冷。巴比伦之囚对犹太民族凝聚力的孕育及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1651年英国为了同荷兰争夺海上贸易优势而颁布的航海贸易立法。条例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是从亚洲、非洲、美洲运送到英国、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国有关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英国各港口的渔业进出口以及英国国境沿海的商业,应完全由英国船只运送。航海条例引发了英荷战争。1654年4月,荷兰在战败的情况下与英国订立《威斯敏斯特条约》,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英国的海上贸易优势地位得以确立。

  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总统罗·卡德纳斯在其任内(1934—1940)实施的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是20世纪初墨西哥革命后的护宪运动发展到顶点的标志。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打击军事寡头势力,改组国民革命党,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党的社会基础,确立了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②大力推行土地改革,破除封建大地产制,实行合作农场制,推动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③国有化政策:从民族主义的立场出发,国会通过没收法案,授权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将外国公司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卡德纳斯改革对中央集权的强化、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加强,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实现工业化和民族经济的独立发展,为其以后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美国控制日本的体制。1951年9月4日,美国召集52个国家在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1951年9月8日和会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和会上,苏联等国质疑和约草案,但在美国的主导下,最终有49个国家在和约上签字。根据《旧金山和约》,1952年,美国结束了对日公开占领,日本取得了形式上的独立。但在《旧金山和约》随后签订的《日美安保条约》和《日美行政协定》,又使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仍继续受美国控制。这种半占领、半独立的日本体制称为“旧金山体制”。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推行的一项对外政策。1955年有外交部长哈尔斯坦建议制定,故名。主要内容:联邦德国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不同与民主德国建交的任何国家(苏联除外)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其实质是否定民主德国的合法性。基辛格政府对其有所调整,1967年联邦德国与罗马尼亚建立外交关系,标志哈尔斯坦主义即将结束。勃兰特政府执政时期被新东方政策代替。

  (一)阿拉伯学者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文化,为世界文化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在科学方面,特别在自然科学方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的著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文化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史上居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二)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的所谓“黑暗”时代。那时的西欧,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古典著作鲜为人知。然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从此,欧洲重新发现了希腊学术著作,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一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并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进程。

  (一)原因。(1)由于城市的兴起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西欧封建主对商品和货币的需求慢慢的升高,仅靠固定的封建地租的收入已经不能够满足日渐增长的奢侈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世袭领地制的确立,为避免领地的分割,西欧大多实行长子继承制,幼子不能继承领地,成为无地的骑士贵族,加上西欧人口的增长、封建战争和灾荒等原因,造成西欧社会危机。(2)罗马教廷和西欧教会的怂恿。他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又向往扩大西方教会的势力,企图把东方正教教会置于罗马的控制之下,同时梦想从教徒手中夺回失去的地盘。西欧商人,尤其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意大利城市的商人,企图从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手中夺取地中海东部地区的贸易港口和市场,垄断地中海贸易,因而积极支持十字军向东扩张。(3)11世纪,近东各国政治形势的变化,为十字军东征造成了客观条件。1071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基督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1091年,一支突厥人准备进攻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国危在旦夕。走投无路的皇帝阿历克塞一世(1081-1118年)不得不向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求援。拜占庭帝国的困境,终于成为西欧封建主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1088-1099年)在法国的克勒芒宗教大会上号召组织十字军。

  (二)影响。(1)对东方人民来说,十字军东征无疑是一场浩劫,它破坏了生产力,摧残了文化,洗劫了许多城市和乡村,断送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严重地阻碍了近东各国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使欧洲的广大劳动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牺牲,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非命。(2)十字军东征,打破了拜占庭和阿拉伯商人在东方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西欧商人特别是意大利北部和西部地中海的一些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马赛、巴塞罗那等),取得了地中海的商业霸权。(3)十字军东征,对西欧 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一部分封建主在东征战争中由于死亡或失败而消耗了力量,而城市却在贸易增长的刺激下得到较快的发展,提高了城市市民的地位,因此导致等级议会君主制的产生。在城市市民的支持下,王权日益加强起来,进而为西欧各国消除封建割据,实现政治统一创造了条件。(4)十字军东征的失败,大幅度的降低了教会威信,教皇权力走向衰落。十字军东征以后,作为欧洲文化中心的拜占庭已失去昔日的繁荣,而西欧人却从拜占庭人和阿拉伯那里获得许多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

  (1)《四国条约》签订后,英日同盟协定被终止。美国借此埋葬了英日同盟,解除了英日联合与美对抗的威胁,消除了其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碍。

  (2)《五国海军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比例为5:5:3:1.75:1.75;主力舰排水量不允许超出3.5万吨洛国航空母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意各6万吨;美、英、日三国在太平洋地区不得建立新的海军基地。这一条约的签订结束了英国的海上优势,使美国海军实力达到了与英国并驾齐驱的地位,并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结束了日本的独霸地位。

  (3)《九国公约》声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在中国之“门户开放”和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 的原则。公约的签订使美国的“门户开发”政策具有了法律上的约束力,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为美国进一步 对华扩张和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提供了条件。

  总之,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情况下,重建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的新的国际秩序。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对它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扩张起到了有利的作用。

  ①背景相同:都是在社会经济危难、社会政治动荡、阶级斗争异常尖锐的情况下。

  ②历史原因相同。两国长期以来是君主专制的国家,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统;一战后,两国的海外市场都受到制约,德国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日本在东亚的市场亦受到压制。

  ③利用时机相同。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为两国法西斯势力扩张提供了条件。两国法西斯都利用经济、政治危机,乘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

  ④法西斯专政的本质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极端反动的公开恐怖独裁,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使世界大战的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把世界引向战争。

  ⑥支持力量:都得到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通过欺骗也得到了不明真相的民众的支持。

  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的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使势力大增。然后通过合法的形式,竞选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

  日本是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以及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自上而下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②德国法西斯上台后对国家政治体制做了彻底改变,逐步废除了议会民主制,建立起法西斯统治;日本却没有突破近代天皇制的框架。

  英国封建专制君主制,始于都铎王朝(1485—1603年)的统治。为彻底消除内战隐患,1486年,亨利七世与约克家族爱德华四世的女儿伊丽莎白结婚,从而解决了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的长期对立和纷争。1487年和、1504年,先后颁布法令,解散大贵族的家臣私兵,平毁贵族堡垒,特设星室法庭,可不受一般法律程序的束缚,专门惩治叛乱贵族。在政府用人政策上,亨利七世进一步抑制大贵族势力,加强国王内廷权力,由国王直接控制,同时重用被称为乡绅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分子。亨利七世在地方各郡任命新贵族担任地方治安法官,掌管地方行政和治安工作。

  亨利八世统治初期,在大臣托马斯•沃尔塞的大力扶持下,强化国王个人权力。后又在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的辅佐下,实行宗教改革和行政改革。1534年,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确立国王在英国宗教事务中的至尊领袖地位,从此,英国教会成为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同时又进行政改革,亨利八世首先将原先的国王秘书提高.为首席国务大臣,首席国务大臣上承王命,下辖专门官署,实为政府机构的首脑。担任首席国务大臣的人都出身低微,忠子国王,是国王的重要辅佐;其次是正式设立枢密院,成员多为新贵族。枢密院为政府的行政中枢,主持星室法庭,掌握最高司法权,负责任命和监督地方治安法官。伊丽莎白即位后,重申国王的至尊地位,巩固枢密院作为政府行政中枢的权力,有效实行专制统治。至此,都绎王朝的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国会对都铎王朝专制统治的逐步强化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这一段时期大贵族在国会中的势力日益减弱,大量的新贵族进入国会,给专制王权以巨大支持。都铎王朝的专制统治具有 双重作用:一方面,都铎王朝历代周王大都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扶持工商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统治王朝,都铎王朝必然要维护封建剥削阶级的整体利益和贵族阶层的特权地位。

  2、二十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主要国家经济危机的成因,特征,出现的理论和相应的实践

  (1)最终的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无法调和,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无法调和;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和销售的尖锐矛盾;生产力的快速的提升,使得工业产量大为增加,然而劳动人民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

  (4)现实原因:另外欧洲各国对美国资本的依赖性强,使得美国一旦爆发危机将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另外:农业危机、信贷危机、工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是这次危机比以往危机更严重的原因及表现。

  (3)还有:这次经济危机后很久内,资本主义各国都没办法恢复,直到30年代末才有缓解。

  (1)美国罗斯福新政。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始做改革。主要内容: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生产,调整工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英国。1929年底,经济危机波及英国。英国拋弃了自由贸易,转而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制定“进口税法”;废除英镑金本位,组建英镑集团。英国为应对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虽在推动国内经济复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实际效果却相当有限,经济恢复的速度也相当缓慢。(3)法国。法国应对危机的措施有调整劳资关系、改组法兰西银行、实行部分军事工业国有化、控制农产品销售、举办公共工程及制定新的税收和会计制度等,但效果并不显著。(4)德国。面对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建立“战争经济体制”的应对措施。纳粹政权刚刚成立就宣布犹太商业资本是暴发资本,并予以打击;而所谓雅利安人的工商业资本则是创造性资本,加以保护。此外,纳粹政府还全面加强经济干预。(5)日本。1930年春,日本遭受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日本政府犬养内阁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重新禁止黄金输出,废除金本位制度,改行管理通货制;大幅度扩大政府开支,包括扩大军费开支;增发公债,实行低利率,避免增税;借助通货膨胀降低日元汇率,并提高进口关税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2016天津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下一篇: HOT JOBS 房地产行业 热招岗位推荐(上篇)

首页

© 2009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足球篮球高清直播网nba  版权所有  

0551-65326529

  
0551-65326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