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足球篮球高清直播门户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2016天津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发布时间:2023-12-19 11:20:22 作者: 产品中心

  

  印度最经典的古老哲学著作,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献的思辨著作。记载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点。奥义书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来印度哲学的基础。在哲学方面,奥义书格外的注意实在的性质。关于独一至高存在本体的概念逐渐形成,以知识为求得与之融合为一的途径。《奥义书》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世纪左右,较晚产生于公元后。佛教的思想也是缘于《奥义书》,而佛陀是应用了他的大智慧将《奥义书》的哲学义理将其升华更经典了

  教先知逝世后继续执掌政教大权者的称谓。“哈里发”阿拉伯语意为先知的代理人或继承人,是集宗教、军事和行政大权于一身的阿拉伯国家元首。632年死后,其岳父阿布·伯克继承他的位置,号称哈里发。以后,国家的首领仍称哈里发,全国宗教、政治和军事的最高权力集中在他一人身上。前四任哈里发都是从的亲属中选出。661年,倭马亚家族出身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被拥立为哈里发,建立倭马亚王朝,从此哈里发的职位成为世袭。

  1961年9月成立的国际组织。20世纪50年代后期,铁托、尼赫鲁等提倡不结盟主义。1961年6月在开罗召开不结盟国家会议筹备会,会上提出参加会议的国家的条件是:实行独立政策,支援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大国军事集团,不缔结双边军事同盟,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等。同年9月,第一次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通过的《政治宣言》,坚持了不结盟运动的根本原则。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701年日本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因701年是文武天皇大宝元年而得名。《大宝律令》是日本参照中国律令制编纂而成,分律6卷,令11卷,总结了大化改新五十多年来实施新政和中国历代编纂律令的经验、教训,将改革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大宝律令》确立了日本律令制国家法的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性文件之一,1689年由英国议会颁布。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除法律,不得征税,不得招募和供养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会经自由选举产生,应经常集会;议员有议事自由,不受任何传讯或干预等。《权利法案》是英国历史上自《大》以来最重要的一部法案之一,英国的《权利法案》可以被认为是美国宪法的前身。它改变了人类历史,对英国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权利法案》在英国起宪法作用,属于宪法性质文件,但它并不是成文宪法,世界第一步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的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基本政策。1823年12月2日 ,门罗在致国会咨文中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或门罗宣言。主要内容有:1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的国家当作将来的殖民对象。2美国不干涉欧洲任何国家的现存殖民地和保护国,但对那些已宣布独立并得到美国承认的美洲国家,任何欧洲列强进行干涉,美国只能认为是对合众国不友好态度的表现。3美国和“神圣同盟”各国的政治制度是不同的,原因是它们各有不同的政府,欧洲列强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任何地区的企图,将危害美国的和平与安全。门罗主义在防止欧洲列强对美洲的侵略,维护拉丁美洲已独立国家的地位方面起了非消极作用。但在一段时间内,英、法曾多次对拉美国家进行侵略和殖民占领,美国却未表示抗议。相反,美国也不断侵犯拉美国家的主权,破坏其领土完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1949年与欧洲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正式与欧洲国家结盟。从此门罗主义逐渐丧失其作用。

  (1805~1881)法国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革命家,空想社会主义者。1805年2月1日出生。1825年入巴黎大学攻读法律和医学,1827年辍学从事革命活动,参加反对国王查理十世的街垒战,失败后出国。1829年8月回到巴黎,开始接受巴贝夫、圣西门和傅立叶的思想影响。积极参加1830 年七月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选举时他在缺席的情况下当选委员。布朗基派是公社的多数派,起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布朗基的社会政治思想是在实际斗争中,在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巴贝夫学说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他的实际革命活动和关于武装夺取政权实行革命专政的思想远优于一般空想社会主义者。但他强调由少数革命者通过起义推翻剥削制度,他主张的专政仍然是少数革命家的专政,而不是整个阶级即无产阶级的专政。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布朗基的革命活动和英勇献身精神给予很高评价,同时对布朗基主义的错误观点给予原则性的批评。

  两河流域阿卡德王国的创建者。公元前2371年,基什王乌尔•扎巴巴的近臣萨尔贡(公元前2371-前2316年在位)乘机推翻了基什王的统治,自建新城阿卡德,创立了阿卡德王国(约公元前2371-前2191年)。萨尔贡先后出征34次,击败卢伽尔扎吉西,接着萨尔贡挥兵南下,降服乌尔,攻取乌鲁克,征伐拉伽什。在东方,萨尔贡远征埃兰,略取苏撒等城市。萨尔贡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组建了两河流域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

  拜占庭帝国的监领地制度,又称“恩准制”,与法兰克的采邑制相似。科穆宁(1081—1185)王朝时期确立。即政府将国家的和农村公社的土地分给公职贵族监领。监领主必须为国家服役,并按监领地的大小提供对应的兵员为国家服役。监领主同时也拥有对监领地上的农民的支配权。农民必须向监领主缴纳租税,并服劳役。因此,在监领地制形成的同时,自由农民也成为了依附农,拜占庭的封建化也宣告完成。后来监领主又取得领地的行政和司法权。监领地变成封闭型的封建大地产。普洛尼亚制的实施暂时加强了国家和军队的实力,但也潜伏着离心的倾向,导致分裂割据的加剧。

  威克里夫(英国宗教改革的晨星)生于伦敦附近的约克郡,其父亲是威克里夫农庄的主人。1345年到牛津大学默顿学院就读,后来短时间任该大学巴略勒学院院长。他学识渊博,名噪一时,听他讲学的人极多,在神学教授中首屈一指。但为人不茍言笑。在哲学上他是“唯名论”的反对者,提倡“实名论”。1369年起任英王的侍从神父,一三七四年受英王委任为路特屋士的教区长,并委任为皇家神学顾问,奉命出差欧洲,与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的代表进行会议,显赫一时。英王爱德华三世之子冈特的约翰,就是兰开斯特公爵,对威克里夫颇为器重。

  在英国法制史上,亨利二世司法改革是一次影响巨大的历史变革,这次改革不 仅引领英国走上了一条独特的普通法之路,更重要的还在于开启了英国现代法治的 历史之门。

  (一)建立司法令状制度,确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令状原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签发给政府官员、要求其作为或不作为的一种信函式命令,大多数都用在行政或财政管理,偶尔用于司法。亨利二世将令状大量用于司法事务,建立了司法令状制度。司法令状由官签发,格式固定,用语明白无误,上盖国玺印鉴。每一种令状都是为一种特别侵害而创设的,只能适用于同一类诉讼,实际上代表着一种诉讼形式亦即一种法律。凡是自由人,如有冤情,均可向国王申请(须交纳一定费用)相应的司法令状。因为令状最基本的性质是程序性,每一种令状都对案件的管辖主体、审判程序、 起诉时限、举证方式、判决的执行等有明确规定,法官一定要按照令状规定的程式审理案件,所以,在令状制度的基础上,英国形成了格式化诉讼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二)建立专职法庭组织,开启司法与行政分离之门。随着诉讼慢慢的变多地流入国王法庭,综合性机构御前会议越来越无力满足现实的需要,设置专职的司法机构随之提上日程。亨利二世颁布法令,建立了三个中央专职法庭,包括普通诉讼法庭(主要受理普通人之间的民事案件)、财政法庭(主要受理财政税收案件,偶尔也受理一些普通民事案件)、王座法庭(除了受理国王诉讼和重大刑事案件外,还有权对前两个法院的错判案件进行复审纠错,其地位最高,权限最大)。

  (三)建立巡回审判制度,把法律与正义送到民众家门口。亨利二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于1166年颁布《克拉伦登法令》,派遣两名王室法官巡回全国审案。此后又经多次巡回试验,于1176年颁布《北安普顿法令》,将全国划分为6个巡回区,成立了 6个巡回审判小组,每组3名法官,分赴各巡回区受理案件。从此,巡回审判成为一种正常制度。

  (四)建立陪审团制度,把理性引入司法审判过程。陪审团作为一种常规审判制度而确定下来,是从亨利二世改革开始的,因为通过这次改革完成了两大改进:一是陪审团调查法不再为王室所专用,而是向所有自由民的普通诉讼开放,从而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审判制度;二是确立了统一的固定模式,更趋合理化。

  上述改革内容锁定了未来英国法律的发展趋势,奠定了现代英国法治的框架基础。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使得英国司法走向职业化、专业化,促进了司法独立。亨利二世司法改革是英国告别原始法制、走向现代法治的历史转折点,亨利二世堪称英国现代法治的开拓者、奠基人。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亨利二世司法改革并不是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的结果,更不是出自高瞻远瞩的先见之明。驱使亨利二世进行改革的原动力主要是现实政治需要。

  (一)从时间上: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又存在了近千年,成为跨越古代、与其他中世纪新兴国家并行发展的又一大文明。

  (二)从地理上:自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拜占庭帝国是欧亚大陆交往的主要通道之一,位于黑海海峡上的君士坦丁堡更是扼守这个通道的咽喉,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三)在经济上:几百年来拜占庭一直是地中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它的货币是当时国际贸易的通用媒介。

  (1)拜占庭文化本身兼收并蓄,长期呈现出繁荣灿烂之势,其在宗教、文史、建筑艺术等领域中所取得的诸多成就,是人类中古文化长河中熠熠闪光的珠玉,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2)拜占庭文化对斯拉夫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斯拉夫人不仅确立起类似拜占庭的政教体制,还在其影响下创立了自己的文字。

  (3)作为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拜占庭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它给近代西欧带来政治观念、法律原则、文学艺术形式、学术精神和生活方式,特别给西欧人文主义者提供了文化来源和复兴古典文化的重要形式,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中世纪早期开始,意大利在文化上就受到拜占庭的影响。尤其是十字军东征之后,拜占庭对西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君士坦丁堡成为西方翻译运动的一个中心,许多古希腊典籍和拜占庭新柏拉图主义者的著作通过它译介到西方。西方的罗马式建筑艺术和哥特式建筑艺术都受到了拜占庭的影响。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大批拜占庭学者来到意大利,带来了大批的希腊古典书籍,并在各地教授希腊语,传播古希腊文化,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开展。

  由英、法、美等大同支配的帝国主义列强重新分割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同时又是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巴黎和会自始至终在帝国主义战胜国的操纵下进行。一切重大问题均先由五大国会议讨论决定。先有“十人会议”,由美国威尔逊和兰辛、英国劳合·乔治和贝尔福、法国克里孟梭和毕盛、意大利奥兰多和桑尼诺、日本西园寺公望和牧野伸显组成。和会期间共举行60多次。1919年3月26日起,“十人会议”缩减为“四人会议即英、法、美、意四国首脑就和会中有关欧洲问题私下协商。4月23日意首相奥兰多离会,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首脑以“三人会议”的形式控制。27国全员会议,和会期间仅开过6次,止于形式。

  (1)美、英、法、日、意五个主要战胜国带着不同的掠夺要求和争霸计划参加巴黎和会,重新分割世界的意图明显。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日、意五大国带着各自争霸的计划和掠夺的要求激烈争夺。1919年1〜4月,五国就制定对德和约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战后德国的西部边界、萨尔区归属、德国赔偿和德国前殖民地的处理等问题均因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分赃中各有图谋而成为和会中的难题。

  (2)签订了不平等的《凡尔赛和约》和其他不平等条约如对奥地利的《圣日耳曼条约》、对保加利亚的《特里亚农条约》、对匈牙利的《纳伊条约》、对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等。日本竟然要求和会同意把德国的侵华权益转移给日本,并得到英、法的支持。

  教是适应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实现政治统一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教的产生和发展,阿拉伯统一国家逐渐形成。

  ►教义:①信,②信先知(是最后一位先知,也是最伟大的先知),③信后世 ,④信经典,相信《古兰经》是的语言。

  ►教规(五功):①念功,一生都要念诵“除外别无神灵,是的使者” ②拜功,要履行每日五次的时礼,每周一次的聚礼,宗教节日的会礼 ③课功,应志愿救济穷人,后演变为每人应捐献收入的2.5%为财产税的税收制度 ④斋功,每年回历九月,从日出到日落禁食,戒除一切享乐之事 ⑤朝功,规定每个一生至少要到麦加朝拜一次。

  教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西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北美、澳洲和南美一些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和发展,是上述地区发展最快的宗教。教的复兴人为,在610年,为了统一内乱的阿拉伯半岛,他建立了教,之后又建立了军队打下了四周的国家,成为地跨欧、非、亚的大帝国,与之前的古罗马帝国相似,但是由于是以武力打下的,在10世纪之后就衰竭了。它自创兴到21世纪初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一种文化体系,传入世界各地后,与当地民间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政治结构、经济形态、 文化风尚、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亚非50多个国家中,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在30多个国家中,教被定为国教。尽管们分布于世界各地,国籍,民族、肤色和语言各不相同,却共同恪守着那古老而纯洁的教义,即宇宙间只有一个主宰——“”,并且依照各自的理解,遵循着《古兰经》的教义。在当代,国家和人民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

  (1)早在1931年,日本就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又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战争。

  中国人民在世界上首先举起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义旗,在欧战爆发和欧洲抵抗运动开展之前,就进行了反法西斯侵略的武装斗争。

  (2)中国第一个建立了广泛的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在欧洲国家展开全面的抗德战争之前,就进行了多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第一个以自己的斗争挫败了法西斯国家的速战速决战略,在纳粹德国以闪击战横扫欧洲大陆之前,已使日本法西斯陷入了长期战争的泥潭。

  (3)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主力,阻碍了日德法西斯的进一步勾结。法西斯轴心国德日曾企图会师印度洋,控制中东石油产地及亚非拉交界之地,把欧亚法西斯势力连成一片。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战使日本无暇西顾,从而将德日两个法西斯主力国力量分割孤立,打乱了法西斯的战略安排。

  (4)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还使反法西斯盟国“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得以实现。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战争中用巨大的牺牲,在中国战场上拖住了日本的侵略主力,从而减轻了法西斯势力在东方对英、法、美的压力,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局面,从而对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发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大国之一,是亚洲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力,是亚洲太平洋战场的主要承担者,抗击和牵制了日本海外军事力量的主力。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创造的被压迫民族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经验,对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被压迫的国家和人民具有普遍的意义。战争后期大国会议对未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安排上把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是由于中国人民对反法西斯二战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中国赢得了当之无愧的世界大国的地位。

  印度最经典的古老哲学著作,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献的思辨著作。记载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点。奥义书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来印度哲学的基础。在哲学方面,奥义书格外的注意实在的性质。关于独一至高存在本体的概念逐渐形成,以知识为求得与之融合为一的途径。《奥义书》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世纪左右,较晚产生于公元后。佛教的思想也是缘于《奥义书》,而佛陀是应用了他的大智慧将《奥义书》的哲学义理将其升华更经典了

  教先知逝世后继续执掌政教大权者的称谓。“哈里发”阿拉伯语意为先知的代理人或继承人,是集宗教、军事和行政大权于一身的阿拉伯国家元首。632年死后,其岳父阿布·伯克继承他的位置,号称哈里发。以后,国家的首领仍称哈里发,全国宗教、政治和军事的最高权力集中在他一人身上。前四任哈里发都是从的亲属中选出。661年,倭马亚家族出身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被拥立为哈里发,建立倭马亚王朝,从此哈里发的职位成为世袭。

  1961年9月成立的国际组织。20世纪50年代后期,铁托、尼赫鲁等提倡不结盟主义。1961年6月在开罗召开不结盟国家会议筹备会,会上提出参加会议的国家的条件是:实行独立政策,支援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大国军事集团,不缔结双边军事同盟,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等。同年9月,第一次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通过的《政治宣言》,坚持了不结盟运动的根本原则。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701年日本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因701年是文武天皇大宝元年而得名。《大宝律令》是日本参照中国律令制编纂而成,分律6卷,令11卷,总结了大化改新五十多年来实施新政和中国历代编纂律令的经验、教训,将改革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大宝律令》确立了日本律令制国家法的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性文件之一,1689年由英国议会颁布。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除法律,不得征税,不得招募和供养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会经自由选举产生,应经常集会;议员有议事自由,不受任何传讯或干预等。《权利法案》是英国历史上自《大》以来最重要的一部法案之一,英国的《权利法案》可以被认为是美国宪法的前身。它改变了人类历史,对英国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权利法案》在英国起宪法作用,属于宪法性质文件,但它并不是成文宪法,世界第一步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的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基本政策。1823年12月2日 ,门罗在致国会咨文中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或门罗宣言。主要内容有:1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的国家当作将来的殖民对象。2美国不干涉欧洲任何国家的现存殖民地和保护国,但对那些已宣布独立并得到美国承认的美洲国家,任何欧洲列强进行干涉,美国只能认为是对合众国不友好态度的表现。3美国和“神圣同盟”各国的政治制度是不同的,原因是它们各有不同的政府,欧洲列强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任何地区的企图,将危害美国的和平与安全。门罗主义在防止欧洲列强对美洲的侵略,维护拉丁美洲已独立国家的地位方面起了非消极作用。但在一段时间内,英、法曾多次对拉美国家进行侵略和殖民占领,美国却未表示抗议。相反,美国也不断侵犯拉美国家的主权,破坏其领土完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1949年与欧洲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正式与欧洲国家结盟。从此门罗主义逐渐丧失其作用。

  (1805~1881)法国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革命家,空想社会主义者。1805年2月1日出生。1825年入巴黎大学攻读法律和医学,1827年辍学从事革命活动,参加反对国王查理十世的街垒战,失败后出国。1829年8月回到巴黎,开始接受巴贝夫、圣西门和傅立叶的思想影响。积极参加1830 年七月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选举时他在缺席的情况下当选委员。布朗基派是公社的多数派,起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布朗基的社会政治思想是在实际斗争中,在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巴贝夫学说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他的实际革命活动和关于武装夺取政权实行革命专政的思想远优于一般空想社会主义者。但他强调由少数革命者通过起义推翻剥削制度,他主张的专政仍然是少数革命家的专政,而不是整个阶级即无产阶级的专政。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布朗基的革命活动和英勇献身精神给予很高评价,同时对布朗基主义的错误观点给予原则性的批评。

  两河流域阿卡德王国的创建者。公元前2371年,基什王乌尔•扎巴巴的近臣萨尔贡(公元前2371-前2316年在位)乘机推翻了基什王的统治,自建新城阿卡德,创立了阿卡德王国(约公元前2371-前2191年)。萨尔贡先后出征34次,击败卢伽尔扎吉西,接着萨尔贡挥兵南下,降服乌尔,攻取乌鲁克,征伐拉伽什。在东方,萨尔贡远征埃兰,略取苏撒等城市。萨尔贡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组建了两河流域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

  拜占庭帝国的监领地制度,又称“恩准制”,与法兰克的采邑制相似。科穆宁(1081—1185)王朝时期确立。即政府将国家的和农村公社的土地分给公职贵族监领。监领主必须为国家服役,并按监领地的大小提供对应的兵员为国家服役。监领主同时也拥有对监领地上的农民的支配权。农民必须向监领主缴纳租税,并服劳役。因此,在监领地制形成的同时,自由农民也成为了依附农,拜占庭的封建化也宣告完成。后来监领主又取得领地的行政和司法权。监领地变成封闭型的封建大地产。普洛尼亚制的实施暂时加强了国家和军队的实力,但也潜伏着离心的倾向,导致分裂割据的加剧。

  威克里夫(英国宗教改革的晨星)生于伦敦附近的约克郡,其父亲是威克里夫农庄的主人。1345年到牛津大学默顿学院就读,后来短时间任该大学巴略勒学院院长。他学识渊博,名噪一时,听他讲学的人极多,在神学教授中首屈一指。但为人不茍言笑。在哲学上他是“唯名论”的反对者,提倡“实名论”。1369年起任英王的侍从神父,一三七四年受英王委任为路特屋士的教区长,并委任为皇家神学顾问,奉命出差欧洲,与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的代表进行会议,显赫一时。英王爱德华三世之子冈特的约翰,就是兰开斯特公爵,对威克里夫颇为器重。

  在英国法制史上,亨利二世司法改革是一次影响巨大的历史变革,这次改革不 仅引领英国走上了一条独特的普通法之路,更重要的还在于开启了英国现代法治的 历史之门。

  (一)建立司法令状制度,确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令状原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签发给政府官员、要求其作为或不作为的一种信函式命令,大多数都用在行政或财政管理,偶尔用于司法。亨利二世将令状大量用于司法事务,建立了司法令状制度。司法令状由官签发,格式固定,用语明白无误,上盖国玺印鉴。每一种令状都是为一种特别侵害而创设的,只能适用于同一类诉讼,实际上代表着一种诉讼形式亦即一种法律。凡是自由人,如有冤情,均可向国王申请(须交纳一定费用)相应的司法令状。因为令状最基本的性质是程序性,每一种令状都对案件的管辖主体、审判程序、 起诉时限、举证方式、判决的执行等有明确规定,法官一定要按照令状规定的程式审理案件,所以,在令状制度的基础上,英国形成了格式化诉讼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二)建立专职法庭组织,开启司法与行政分离之门。随着诉讼慢慢的变多地流入国王法庭,综合性机构御前会议越来越无力满足现实的需要,设置专职的司法机构随之提上日程。亨利二世颁布法令,建立了三个中央专职法庭,包括普通诉讼法庭(主要受理普通人之间的民事案件)、财政法庭(主要受理财政税收案件,偶尔也受理一些普通民事案件)、王座法庭(除了受理国王诉讼和重大刑事案件外,还有权对前两个法院的错判案件进行复审纠错,其地位最高,权限最大)。

  (三)建立巡回审判制度,把法律与正义送到民众家门口。亨利二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于1166年颁布《克拉伦登法令》,派遣两名王室法官巡回全国审案。此后又经多次巡回试验,于1176年颁布《北安普顿法令》,将全国划分为6个巡回区,成立了 6个巡回审判小组,每组3名法官,分赴各巡回区受理案件。从此,巡回审判成为一种正常制度。

  (四)建立陪审团制度,把理性引入司法审判过程。陪审团作为一种常规审判制度而确定下来,是从亨利二世改革开始的,因为通过这次改革完成了两大改进:一是陪审团调查法不再为王室所专用,而是向所有自由民的普通诉讼开放,从而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审判制度;二是确立了统一的固定模式,更趋合理化。

  上述改革内容锁定了未来英国法律的发展趋势,奠定了现代英国法治的框架基础。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使得英国司法走向职业化、专业化,促进了司法独立。亨利二世司法改革是英国告别原始法制、走向现代法治的历史转折点,亨利二世堪称英国现代法治的开拓者、奠基人。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亨利二世司法改革并不是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的结果,更不是出自高瞻远瞩的先见之明。驱使亨利二世进行改革的原动力主要是现实政治需要。

  (一)从时间上: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又存在了近千年,成为跨越古代、与其他中世纪新兴国家并行发展的又一大文明。

  (二)从地理上:自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拜占庭帝国是欧亚大陆交往的主要通道之一,位于黑海海峡上的君士坦丁堡更是扼守这个通道的咽喉,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三)在经济上:几百年来拜占庭一直是地中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它的货币是当时国际贸易的通用媒介。

  (1)拜占庭文化本身兼收并蓄,长期呈现出繁荣灿烂之势,其在宗教、文史、建筑艺术等领域中所取得的诸多成就,是人类中古文化长河中熠熠闪光的珠玉,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2)拜占庭文化对斯拉夫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斯拉夫人不仅确立起类似拜占庭的政教体制,还在其影响下创立了自己的文字。

  (3)作为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拜占庭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它给近代西欧带来政治观念、法律原则、文学艺术形式、学术精神和生活方式,特别给西欧人文主义者提供了文化来源和复兴古典文化的重要形式,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中世纪早期开始,意大利在文化上就受到拜占庭的影响。尤其是十字军东征之后,拜占庭对西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君士坦丁堡成为西方翻译运动的一个中心,许多古希腊典籍和拜占庭新柏拉图主义者的著作通过它译介到西方。西方的罗马式建筑艺术和哥特式建筑艺术都受到了拜占庭的影响。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大批拜占庭学者来到意大利,带来了大批的希腊古典书籍,并在各地教授希腊语,传播古希腊文化,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开展。

  由英、法、美等大同支配的帝国主义列强重新分割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同时又是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巴黎和会自始至终在帝国主义战胜国的操纵下进行。一切重大问题均先由五大国会议讨论决定。先有“十人会议”,由美国威尔逊和兰辛、英国劳合·乔治和贝尔福、法国克里孟梭和毕盛、意大利奥兰多和桑尼诺、日本西园寺公望和牧野伸显组成。和会期间共举行60多次。1919年3月26日起,“十人会议”缩减为“四人会议即英、法、美、意四国首脑就和会中有关欧洲问题私下协商。4月23日意首相奥兰多离会,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首脑以“三人会议”的形式控制。27国全员会议,和会期间仅开过6次,止于形式。

  (1)美、英、法、日、意五个主要战胜国带着不同的掠夺要求和争霸计划参加巴黎和会,重新分割世界的意图明显。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日、意五大国带着各自争霸的计划和掠夺的要求激烈争夺。1919年1〜4月,五国就制定对德和约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战后德国的西部边界、萨尔区归属、德国赔偿和德国前殖民地的处理等问题均因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分赃中各有图谋而成为和会中的难题。

  (2)签订了不平等的《凡尔赛和约》和其他不平等条约如对奥地利的《圣日耳曼条约》、对保加利亚的《特里亚农条约》、对匈牙利的《纳伊条约》、对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等。日本竟然要求和会同意把德国的侵华权益转移给日本,并得到英、法的支持。

  教是适应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实现政治统一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教的产生和发展,阿拉伯统一国家逐渐形成。

  ►教义:①信,②信先知(是最后一位先知,也是最伟大的先知),③信后世 ,④信经典,相信《古兰经》是的语言。

  ►教规(五功):①念功,一生都要念诵“除外别无神灵,是的使者” ②拜功,要履行每日五次的时礼,每周一次的聚礼,宗教节日的会礼 ③课功,应志愿救济穷人,后演变为每人应捐献收入的2.5%为财产税的税收制度 ④斋功,每年回历九月,从日出到日落禁食,戒除一切享乐之事 ⑤朝功,规定每个一生至少要到麦加朝拜一次。

  教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西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北美、澳洲和南美一些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和发展,是上述地区发展最快的宗教。教的复兴人为,在610年,为了统一内乱的阿拉伯半岛,他建立了教,之后又建立了军队打下了四周的国家,成为地跨欧、非、亚的大帝国,与之前的古罗马帝国相似,但是由于是以武力打下的,在10世纪之后就衰竭了。它自创兴到21世纪初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一种文化体系,传入世界各地后,与当地民间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政治结构、经济形态、 文化风尚、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亚非50多个国家中,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在30多个国家中,教被定为国教。尽管们分布于世界各地,国籍,民族、肤色和语言各不相同,却共同恪守着那古老而纯洁的教义,即宇宙间只有一个主宰——“”,并且依照各自的理解,遵循着《古兰经》的教义。在当代,国家和人民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

  (1)早在1931年,日本就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又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战争。

  中国人民在世界上首先举起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义旗,在欧战爆发和欧洲抵抗运动开展之前,就进行了反法西斯侵略的武装斗争。

  (2)中国第一个建立了广泛的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在欧洲国家展开全面的抗德战争之前,就进行了多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第一个以自己的斗争挫败了法西斯国家的速战速决战略,在纳粹德国以闪击战横扫欧洲大陆之前,已使日本法西斯陷入了长期战争的泥潭。

  (3)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主力,阻碍了日德法西斯的进一步勾结。法西斯轴心国德日曾企图会师印度洋,控制中东石油产地及亚非拉交界之地,把欧亚法西斯势力连成一片。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战使日本无暇西顾,从而将德日两个法西斯主力国力量分割孤立,打乱了法西斯的战略安排。

  (4)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还使反法西斯盟国“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得以实现。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战争中用巨大的牺牲,在中国战场上拖住了日本的侵略主力,从而减轻了法西斯势力在东方对英、法、美的压力,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局面,从而对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发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大国之一,是亚洲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力,是亚洲太平洋战场的主要承担者,抗击和牵制了日本海外军事力量的主力。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创造的被压迫民族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经验,对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被压迫的国家和人民具有普遍的意义。战争后期大国会议对未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安排上把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是由于中国人民对反法西斯二战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中国赢得了当之无愧的世界大国的地位。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2018河北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下一篇: 2014华中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首页

© 2009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足球篮球高清直播网nba  版权所有  

0551-65326529

  
0551-65326529